找到相关内容43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修就学调身心

      自己在教人进行禅修的时候,最常用的就是教人调五式,所谓调饮食、调睡眠、调心、调身、调息。可见禅修实际上就是调整自己的身心,要让自己的身心安住下来,要让自己的身心听话,听自己的使唤。所以,很明显在禅修之前,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身体,当然是通过调饮食和睡眠开始的。   古人常常说,身安则道荣。可见要想修道,要想禅修,先决条件就是调整好自己的身心。如何调整饮食和睡眠,在这里就讲些自己的体会,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禅修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08062087614.html
  • 仁俊长老:静坐初步简要法

      原 则   调伏妄想,控制杂念,减少烦恼,使思想上轨道。   方 法   1. 调身:先制就一小蒲团,坐在上面,双跏跌或单跏跌均可,全身端直,上下平衡〔不前俯后仰,不左倾右侧〕,右手掌置放左手掌上,姆指相接。   2. 调心:心要保持清醒,觉警,细致,不乱〔少用脑的人心易于昏沉,知识份子心易掉举〕。   3. 调息:呼吸要细、长、明稳;入息与出息时间要均衡〔不要...

    仁俊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25587960.html
  • 宗教与抑郁症的治疗

    发作力度,用观——让患者用心观看广大境域,以在当下跳出不良念头的困缚,亦可为其疲惫困顿的心灵带来某种活力或希望。   以宗教性的调心技巧(例如止观)治疗抑郁症,仅仅是在理论上说得过去,实际实施起来...

    千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8100891738.html
  • 善调--纾解压力的锦囊

    纾解心理压力。然而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办法,因为经过了这一次,还有下一次,若不从根本处下手,始终就没完没了。如何从根本来解决问题?以佛法来讲就是要善调身心。   调和身心 静观万物  所谓:“智者调心,愚者调身。”能够善调身心,使心灵平静,就是智者、就是贤人;若只知调身而不调心,则无法真正得自在,难以超凡入圣。内心不宁静的人总喜欢向外攀缘、与他人比较,乃至于盲目地追求名利财色。若不知要向内心返照,而一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245444.html
  • 参禅要注意调和五事

    调心调心之法有两种:(一)调伏乱想,令心与参究相应,不令逾越。(二)当令沉浮宽急适得其所。甚么是沉相?若坐时心中昏暗,心非明历,无所参究,头常低垂,是为沉相。当系念于鼻端,或安心于发际、两眉中心,...

    蓝青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1432282361.html
  • 被称为肉身菩萨的净宗大师-昙鸾

    教人锻炼身体以求健康长寿,道宣说他:“调心练气,对病识缘,名满魏都。”唐太宗就曾对文德皇后生病到玄中寺求佛保佑。昙鸾作为一名僧人不执著佛教一家之言,兼采众长,理论联系实际。是一位适应社会发展,将儒、道、...五台山出家,披阅内外经典。注释《大藏经》时患“气疾”,乃外出求医。至江南,从陶弘景习方术,得《仙经》十卷,携经北返,如法修炼,终因“调心炼气,对病识缘”而“名满魏都”。著有《调气论》、《论气治疗方》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净土宗|高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006459684.html
  • 调和五事助参禅

    调心调心之法有两种:一、调伏乱想,令心与参究相应,不令越逾。二、当令沉浮宽急适得其所。什么叫沉相?若坐时心中昏暗,心非明历,无所参究,头好低垂,是为沉相。这时当系念于鼻端,坐安心于发际、眉间(两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0839289.html
  • 佛教与武术

    佛教僧侣出外云游,手中不忘带着禅杖,一方面是保护自己,再者,若于路上看到动物的死尸,还可以利用禅杖就地掩埋,这就是慈悲的体现。  此外,佛教徒于禅堂坐禅,所谓调身、调息、调心,就是在练功,尤其调心更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5051224.html
  • 被称为肉身菩萨的净土宗大师——昙鸾

    念佛之时,常常兼给人民治病,教人锻炼身体以求健康长寿,道宣说他:“调心练气,对病识缘,名满魏都。”唐太宗就曾对文德皇后生病到玄中寺求佛保佑。昙鸾作为一名僧人不执著佛教一家之言,兼采众长,理论联系实际。是...)人。净土宗高僧。10多岁在五台山出家,披阅内外经典。注释《大藏经》时患“气疾”,乃外出求医。至江南,从陶弘景习方术,得《仙经》十卷,携经北返,如法修炼,终因“调心炼气,对病识缘”而“名满魏都”。著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2653351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禅法解读

    守寂,即须广学多闻,识自本心,达诸佛理,和光接物,无我无人,直至菩提,真性不二,名解脱知见香。  这五条,都以在自心上修行为要,既包括戒律、道德修养,又包括调心技巧及应修学的内容,“广学多闻”,指广泛...触发或依语言所说的诀窍调心。《行由第一》谓五祖常劝僧俗“但持金刚经,即自见性”,六祖未见五祖时一闻此经“心即开悟“,他也劝人“持诵金刚般若经,即得见性”(《般若第二》)。持诵此经见性的原理,当是受经中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659556.html